近年来,城东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路径,着力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不断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一是固本培基筑牢治理基础“主阵地”。制定《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及提升改造计划》,全力推进康南、梨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选址及购置协谈工作,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积极整合资源,对康西、凯旋社区进行整体搬迁,确保2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面积均在600平方米以上,服务群众的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对管辖范围较大、居民较多、人口结构复杂的大型社区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大型、超大型社区的规模调整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乐家湾镇泉景、金桥路两个超大型社区规模调整工作。规范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统筹养老、儿童、文体、退役、残联等资源,持续优化服务功能。针对康东社区楼层高、服务群众不便等现实问题,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实施电梯加装项目,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办事便利度。
二是提质赋能激发社区队伍“新活力”。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队伍,适当放宽年龄、户籍等条件限制,通过统一招考建立人才库,累计指导补选委员60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人才队伍。推行试用期管理择优选拔录用机制,让社区及竞选者“双向考察”,激发社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激活基层治理活力。聚焦“全科培训”,加大社区干部分层分类培训力度,强化社区“两委”成员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升社区干部自身能力素质。开展新晋委员培训及社会工作知识“夜培班”,对社区干部进行任前、考前“集中辅导”,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7名社区干部考取社工证。切实加强社区干部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社区干部全覆盖体检,补发2022年度取暖补助55.93万元,足额发放2023年度取暖补助121.29万元,按照企业职工标准落实“五险一金”待遇,有力地保障了干部待遇。组织开展3期心理疏导活动,将社区干部纳入全区干部疗养范围,进一步提升社区干部的获得感、归属感。
三是多措并举打好社区自治“组合拳”。引导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和完善社区工作法,探索形成“团结社区”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组织开展“一社区一品牌一特色”创建工作,向省市推荐社区优秀工作法8个。扎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对社区各类行政事项进行再摸底,明确社区工作事项准入申请、核准、退出、监督管理等内容,建立起流程清晰、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准入制度链条和工作事项清单,有效推动社区工作回归服务群众本位。深入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推行社区AB岗互补、错时上班、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制度,健全社区“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一门式”受理平台,协助镇(街道)认真开展就业、养老、医疗、托幼、家政等公共服务,完善社区定期走访、全程代办、现场办公等制度,帮助辖区困难群众更好地解决实际困难。全面落实省市区作风建设要求,结合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时刻绷紧廉洁之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依托“西宁评议”“好差评”等监督平台,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推动作风持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