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八一路街道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风险防控、网格治理与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着手,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民服务”,变“城市末梢”为“治理前哨”。康南社区以 “三带六送零距离”为核心,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一是志愿优服务。依托社区“石榴籽家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打造“积分兑换爱心银行”,通过储存“爱心”,参与“爱心积分”兑换,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增进社区居民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矛盾速调解。找准基层治理切入点,持续深化“马大姐调解工作室”品牌,借助居民在小区“人熟、地熟”优势,通过“听、问、讲、引、记”五步工作法,及时发现群众需求,安抚情绪,心理疏导,对居民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回避。截至目前,马大姐调解工作室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星火联盟”,提升社区治理“微服务”。学院社区在打造“星火相守解民忧、民族团结助和谐”基层治理品牌,凝聚辖区单位、党员、居民代表、楼长、网格员等力量,以“微服务”促进“大民生”。一是设置“党员星火站”,组建党员“维修互助、邻里守望、敬老爱幼、送学宣传、舆情调解”五大党员先锋岗,通过在家门口悬挂“星火牌”亮明党员身份,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志愿“微服务”。二是通过在居务公开栏设立“居情民意”公示榜,公示近期社区活动及居民议事会工作情况、拟征求议题及事项办理情况等,把民主协商议事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去,为各族群众搭建协商、议事、决策平台。三是设立社区信访法律服务站,定期邀请民警、法官等专业人员举办“法律明白人”“法官面对面”等活动。依托网格化治理优势,突出社区调解功能,以辖区党员志愿者、楼栋长为重点,拓展加强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能力水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回访不缺位”。
“四方联动”,化解基层治理“困难点”。博雅路南社区以“四方联动”工作机制为引领,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物业+居民代表”结合辖区重点工作开展“四方联动”模式,提升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重点推进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一是打造“红色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以东方云舒小区为示范点积极打造“红色物业”品牌,建立“红色圆桌会议”等居民说事、议事、调解平台,全力破解物业服务中的问题,先后商议解决了燃气公司对新入住业主接通天然气、保障业务在前期装修后期入住的供电设备正常运行、小区绿化植被建设率提高等民生问题,切实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水平。二是建立排查协商调解机制。采用“面对面”“点对点”收集居民诉求,结合“有诉必应马上办”“扩围增效”等重点工作定期开展“民情家访”走访入户,召开联席会议通过“同题共答”,解决一批问题。
“七色队伍”,撬动基层治理新支点。康宁社区结合辖区小区网格多,国有企业退休党员多,文化娱乐、爱心志愿服务队多的实际情况,盘活各方资源,组建“七色服务队”。各司其职,其中紫色邻里调解队创新“党建+网格+居民调解”服务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退休党员、社区法律顾问和志愿者形成“情、法、事”一体的调节组合,凭借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打通小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络”,推动基层党建、网格化治理和矛盾纠纷深度融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及志愿服务30余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次。
“五联方法”,赋能社区治理。康东社区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组织联建、责任联结、资源联用、服务联动、活动联办”五联工作法,推动社区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双向沟通协商动员最广泛力量和最优质资源参与到基层治理中,让“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力”定期开展联席会议,组织动员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下沉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物业企业、群团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更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凡涉及社区建设和居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由党委牵头,“三方”共管,下沉单位、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等协商,实行小事快办、急事速办、难事联办。
八一路街道将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走好、走实,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使社会治理成效更广泛、更公平地惠及辖区居民,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区贡献街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