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时政要闻
共青团城东区委关于开展2024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浏览:383次 时间:2024-07-10 来源:和谐东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职能,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按照团省、市委相关要求,开展共青团城东区委2024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类别

(一)报名申请

1.在“创青春”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即可报名申请!

2.将简历发至指定邮箱(gqtcdqw@163.com)报名。

(二)工作安排

以实践单位就近分配工作任务为主,根据“注重锻炼、分类指导、精准攻坚”的工作原则开展实践单位工作岗位进行社会实践锻炼。

三、活动原则

(一)坚持为党育人。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首要任务,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提高社会化能力,激发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二)把准工作定位。把握基层所需、青年学生所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帮助和引导学生立足专业专长参与实践、服务基层,并树立和强化正确就业观。

(三)强化协同联动。与学校思政课建设有机衔接,加强与大学生“三下乡”、实习“扬帆计划”以及各地招才引智等工作的协同联动,实现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成果共享。

(四)实现双向奔赴。通过活动开展,健全县区团组织与本地大学生常态化联系、与有关部门单位长期合作等机制,为学生了解基层民情、运用所学所长创造条件和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外求学成才与服务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四、活动内容

1.岗位实习实践。开展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工作一线,在具体岗位上承担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市情实际的深入了解。开展企业实践,匹配好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开展兼职锻炼,组织安排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2.乡情民情考察。开展家乡发展观察,组织学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3.服务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生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开展公益服务,组织学生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组织学生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五、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7月9日至7月14日

2.项目时间:7月24日至8月21日

3.服务地点:城东区

4.联系电话:0971—8177654

六、注意事项

1.本实习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实习大学生不在用人单位领取薪酬,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因工作产生的费用按照相关规定由用人单位实报实销,寒假社会实践人员人身安全问题由个人负责;

2.由服务单位为其提供短期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结合本单位职能对大学生进行上岗培训;

3.实习大学生将成立临时团委及团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到岗大学生开展主题团日相关活动;

4.活动结束后,团区委及实习单位将根据大学生工作表现,向实习人员开具社会实践证明。(实习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否则不提供社会实践证明。)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团区委授予优秀暑假社会实践者荣誉称号。

5.在“创青春”公众号的“服务平台”完成报名后,认真编写简历并发至指定邮箱(gqtcdqw@163.com),文件命名为“姓名+校名”。

联系人:曹慧敏、杨啸鹏

联系方式:0971——8177654

邮箱:gqtcdqw@163.com

附件: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附件
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信息获取:请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团组织微信公众号,了解“返家乡”更多相关实践项目。

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社会实践”栏目入口登录“全国社会实践管理系统”—“返家乡项目”,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