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部署安排,城东区通过精简考评事项、优化考评体系、改进考评方式、强化考评结果运用等举措,有效减少基层在考评工作中消耗的人力、精力、物力,进一步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
优化考评指标,推动考评工作“减负”。建立科学规范的社区考评评价体系,将抽象考评指标变成一项项具体工作,减轻社区负担,让社区干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事务上来。一是精简考评事项。对全区不同类别的考评指标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先后2次征求各部门、各单位书面意见建议,并召开征求意见会,将职责相近、内容类似、指向相通的考评指标合并到同一考评指标中。二是严格考评报批。在检查方式上,实行考评事项审批、报备制度,要求任何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增加考评事项内容,严把考评入口关,有效控制考评事项数量。三是优化考评指标。避免考评工作给社区加重负担,召开社区绩效考评推进会,对《考评细则》进行优化完善,剔除实际考评中操作性不强、倾向于台账记录、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的问题,着力解决考评指标“重台账、轻实效”的情况。
改进考评方式,驱动实地动态“联通”。打破年考的传统考评模式,创新建立起“一事一评”日常考评机制,解决“纸上考评”程序繁琐等现实问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一是强化动态考评。将日常考评做实做细。对考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单位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情况下,根据各社区所获荣誉表彰、承担观摩检查任务、负面报道、通报批评、西宁评议、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有关情况,建立问题台账、预警台账、扣分台账,及时制定提醒事项清单,同步对考评指标实行“预扣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精准掌握各社区工作推进情况,在提升考评影响力的同时减少现场考评频次。二是强化现场考评。开展监测和考评时,对需要现场核查的项目,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对未按时间要求推进工作或考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提醒及业务指导,并跟踪整改落实,达到提升工作质效的目的。
用好考评结果,促进基层工作“松绑”。社区工作千丝万缕,为基层减负,得用好考评“指挥棒”,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使社区干部真正腾出精力干实事。一是发挥考评激励作用。完善关怀激励机制,坚持考人和考事结合,将社区“两委”委员2023年度考评优秀名额与社区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做到考评结果与干部任用、评优、教育、奖惩、监督、管理、培养“七关联”,把综合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因素。二是发挥考评共享作用。建立考评结果共享共用机制,将社区年度考评中的问题“负面清单”作为政治巡察、民生实事等督查的重要内容,实现考评结果运用全覆盖。三是发挥考评担当作用。对绩效考评中分数靠后的社区“两委”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专题分析研判,结合实际参照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开展集中整顿,并对排名后5名的社区书记进行免职调整。通过晒出考评“成绩单”,激发社区间争先创优的意识,并增强社区干部的危机意识,使其担当作为、履职尽责。
下一步,城东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及区委区政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巩固督查成果,从制度层面着力,制定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质量发展社区考评体系,通过日常跟踪问效、综合分析研判、满意度测评等“多轨并行”的工作机制,形成平时有监测、年终有考评、结果有运用的闭环链条,加强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引导社区干部真抓实干,切实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实现基层减负增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