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7月18日,城东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青海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宋红梅,副主任于江洪、马万福参加检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楚陪同。
检查组实地查看了五一早市、德禄酸奶、爱卡优食品有限公司。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青海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情况的汇报。检查组对区人民政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自《条例》实施以来,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履职、主动作为、规范执法,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各位代表结合实地查看和听取汇报情况,针对流动摊贩监管难度大、“两小”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从事前防范,做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事中监管,强化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事后打击,狠抓食品违法案件查处曝光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检查组强调,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平安。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到高标准严格执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能,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常态化监管,以日常检测和随机抽查、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贯彻实施好《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突出重点领域的治理。严格落实小作坊监管巡查频次要求,确保小作坊监管全覆盖,通过日常巡查、监督检验、专项整治等方式对小作坊原辅材料购进情况、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相关台账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对高风险小作坊进行高频次的巡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经常性开展“你点我检”和随机抽检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积极主动回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面,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科学监管。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加强诚信信息公开,定期向群众公示优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者名单,建立小作坊小餐饮信用档案和食品摊点动态名录。对有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依法实施联合惩戒,使诚信信息成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市场身份证”。同时要对诚信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和分类定级,通过差异化监管增强执法的针对性。持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完善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各成员单位要协同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责权明确、联系紧密、配合有力的监管体系,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相关部门在依法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流动摊贩的人文关怀,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前提下,发展餐饮消费新模式,让城市秩序与“烟火气”同行。要进一步帮助生产卫生条件良好、产品质量达标的小作坊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增加群众经营收益。加大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引导树立“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理念,做到诚信经营,依法从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揭露和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社会监督参与意识,从而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监督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