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时政要闻
城东区委组织部:以减负之势赋能基层治理之治
浏览:708次 时间:2024-08-08 来源:和谐东区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强调,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强劲势头为基层“减”掉“包袱”,“增”添“实效”,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减轻“思想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基层工作量大,人员力量少,“小马拉大车”的问题长期制约着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基层干部身处“双向增压”的位置,往往干了很多工作却出不了成果还容易出错,因此往往会陷入安于现状、“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就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面对日常琐碎的工作时,要合理设置任务分工,避免“谁能干让谁干”,对想干肯干的干部加强表彰奖励,对懈怠散漫的干部严肃惩戒处理,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样。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探索全新领域时,要增加容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尝试、开拓创新,让实干导向引领广大干部甩开思想“包袱”,心无旁骛担当作为。

减少“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痕迹管理引入基层治理的初衷是实现治理过程的具象化、精细化,有利于做到权责清晰、管理规范,减少推诿扯皮、随意用权。但是在基层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单位和部门曲解了痕迹管理的意义,片面强调“留痕”、事事处处都要“留痕”,让“留痕”从手段变成了目的。要破除“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就要从源头加强控制,发挥督考指挥棒的正向作用,减少填报表格、索要印证资料的频次,避免以会议抓落实、以材料抓落实,科学评价基层干部政绩,促进考核工作制度化,让基层干部从过多过滥的考核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干实事上,实绩多了,自然也就有“痕迹”了。

减去“浮躁作风”,让基层干部“扎根实干”。基层之所以饱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困扰,根源在于很多基层干部没有把心思放在扎扎实实干工作、办实事上,眼睛总是向上看,一心总想往上走。要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最根本的是要扭转广大干部的思想作风,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要看在减负之后,干部的本职工作有没有取得实绩,人民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所以基层干部,特别年轻党员干部要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到工作难度高、风险挑战大的一线去砥砺意志、锤炼作风、历练才干,克服经验不足、心浮气躁的发展“短板”,真正把造福群众的实事办好。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