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盯看牢小微权力,今年以来,城东区纪委监委结合辖区农村实际,不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一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到“触手可及”的地方。
从健全清单入手。紧盯与群众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村两委干部的权力行使,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建立村级重大决策类、日常管理类、便民服务类3大类21项“小微权力”清单,按照“一权一清单、一单一流程”,绘制“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城东区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工作启动仪式上,将清单和流程图装入“明权袋”大礼包,向15个行政村共发放1000余份,使村民和上级监督有了依据,有效督促村干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构建村民、村委监督委员会、镇(街道)纪(工)委、区纪委监委组成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村监督委员会“防护墙”“情报站”“连心桥”作用,切实加强对“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管。
从建立平台入手。运用“互联网+”模式,建立集公开、监督、执纪、问责、决策于一体的“城东区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大数据”平台,将所有涉及村级“小微权力”服务事项、三务公开等通过平台向群众全面公开,让群众知晓基层干部是否合规用权,办事是否高效,通过用数据说话、用数据问责,不仅对民生政策的执行、惠民资金的使用等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体检”,还堵塞了资金财务申请的漏洞。利用“清廉乡村”信息化系统,以“制度+科技”“管理+服务”“监督+引导”的3+模式,实现镇、街道纪(工)委对村级事务科技化监督,动态化管理,规范化指导,有效降低乡村基层廉政风险点,推动乡村治理模式新转变。
从明确责任入手。在前期制定《城东区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基础上,将清单建设延伸至村居,形成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纵向到底的全覆盖格局,为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从政策落实、工作作风、思想政治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入手,细化完善村级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负面清单,结合实际情况详细罗列现行制度明令的10条禁止事项,将负面清单落细落小,确保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可跟踪可评价可问责;印发《关于创建“清廉单位”、建设“清廉乡村”、培育“清廉干部”的通知》,建立干部队伍清正、村级事务清爽、执纪问责到位、村风民风清朗的清廉乡村,充分发挥清正廉洁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做表率树标杆。
从拓宽监督入手。制定《城东区关于开展群众身边“微腐败”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违规处置集体“三资”等问题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彻底铲除优亲厚友、侵占挪用、雁过拔毛等问题滋生的土壤。同时,通过在村(社区)中聘任147名廉情信息员、设立“阳光评廉”二维码等方式,织密织牢村级监督网络,在村(社区)逐步完善“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