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周家泉街道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点,以民族团结为发力点,以服务民生为落脚点,激活基层治理“红色细胞”,点燃基层治理“红色引擎”,聚力建设繁荣美丽新东区。
“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激发党群服务新活力。周家泉街道将党的建设贯穿到物业服务、监督、管理全过程,实施“五联行动”,推动居民纵深自治。一是政策联宣。深化“小板凳微课堂”“凉亭微宣讲”平台作用,邀请专家学者、理论宣讲志愿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惠民政策等活动80余场次,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营造“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学习”的浓厚氛围。二是活动联搞。联合辖区医疗企业、消防志愿者、物管企业联合开展义诊、心肺复苏演练、消防知识宣讲等活动120余场次,提高居民健康、安全意识和行动力。三是矛盾联调。依托为民家事调解室,深入“2+1+N”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联调,发挥签约律师、职能部门、党员、热心群众、辖区派出所等优势资源,实施组织联合志愿调解服务队,化解邻里矛盾,解决噪音扰民、下水堵塞、垃圾污染等问题260余件次,推动辖区稳定和谐。四是服务联办。深入推行“移动办公桌”进小区活动,开展政策释疑解惑、审核高龄补贴、受理公租房等3000余人次,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发动“两代表一委员”、爱心企业家、物管企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减免困难群众物业费和停车费等800余人次12万余元。五是风险联排。深入开展平安建设行动,组建由网格员、党员、楼院长、物管企业安保人员为主要力量的“红袖标”志愿巡逻队,针对小区环境卫生、消防通道、人口流动、安全隐患进行全方位广角式巡逻排查,发现问题600余件次,现场整改520余件次,限时整改70余件次,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让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党建引领+石榴籽家园”,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周家泉街道深化拓展“石榴籽家园”建设,以邻里、网格、社区“三级议事厅”为平台,打造“民族融合、同心家园”党建品牌,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培育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驿站”。一是夯实社区服务微综合体。以社区党组织为聚合点,积极打造集综合服务、图书阅览、儿童娱乐、群众之家、日间照料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石榴籽幸福驿站”微综合体,全方位多层次为辖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务实服务。二是筑牢社区宣讲微平台。以社会宣传为载体,发挥楼院小党校、家庭小党课作用,开展“小板凳微课堂”、“百名党员讲党课”进小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院活动80余场次,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搭建社区治理微架构。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推动社区工作者单一组织架构向由社区专职工作者41人、社区公益岗位28人、“穿警服的副书记”5人、兼职委员9人、居民监督委员会25人、党员和热心群众80人组成的基层社会工作者体系,拓展社区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补充社区治理新鲜血液,搭建起社区治理的微架构。四是组建社区服务微志愿队。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健康卫士志愿服务队、文化科普志愿服务队、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实施“群众点单——实践所领单——志愿服务队买单——群众评单——积分兑单”的运行机制,激发宣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聚合社会力量点亮微心愿。以社会组织为助推,发挥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入格一网兜底”、回族撒拉族救助会、夏都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力量,以“社会组织进社区、真情点亮微心愿”为目标,在生活救助、教育救助,解决急难愁盼等事项中,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的集中优势,慰问困难群众1200余户15万余元、帮扶困难学生80余人12万余元,解决辖区老旧楼院天然气安装、下水管网破裂等问题20余件次,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