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时政要闻
城东区:为民“断清”家务事
浏览:3492次 时间:2023-12-06 来源:和谐东区

“就算真的过不下去了,咱们也坐下来好好谈,没什么是说不通的……”刚结婚没多久的马某夫妇,因结婚时间短,加之没有孩子,认为婚姻生活过得不幸福,几次闹离婚,甚至因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双方父母为此找到西宁市城东区周家泉街道办事处为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民家事调解室,寻求专职调解员的帮助。了解情况后,调解员上门调解,教育引导马某夫妇正确对待婚姻关系。几次调解后,在确认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调解无望的情况下,使双方在财产分割上互谅互让达成了协议,女方退还部分彩礼,拿回部分嫁妆,两人协议离婚。

自2019年2月24日,为民家事调解室挂牌以来,以“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宗旨,以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各类家庭事务矛盾纠纷为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法。

“为民家事调解室的调解范围面向整个街道。今年10月,为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民家事调解室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11月24日,记者来到为民社区居委会,为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马玉琴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

马玉琴告诉记者:“我们辖区居住人员构成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多,这不仅关系着家庭和谐,也影响着社区稳定,为了把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破解‘清官难断家务事’难题,为民家事调解室便应运而生。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共提供法律咨询162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4起。”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为民家事调解室却能把辖区内的一桩桩家务事断得清清楚楚,这都源于调解室把工作的效果注重体现在为法院减负、为社会减压、为家庭“疗伤”三个方面,有效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目标。

马玉琴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辖区居民冯某平日里喝酒成瘾,从不过问家事,妻子赵某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外出打工。赵某为此多次找亲戚朋友劝说丈夫戒酒,但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赵某找到为民家事调解室反映此事,看看调解员能否做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如果实在做不通,便打算和丈夫离婚。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调解员集体“会诊”,制定调解方案,调解员多次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冯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妻子认错并写下保证书。

“没有你们的调解,我们两口子可能就过不下去了。”事后赵某拉着调解员的手,一个劲儿地感谢。纠纷调解后,调解员又及时回访,预防冯某“旧病复发”。

为民家事调解室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保障了调解工作规范开展。健全调解登记制度。将家事矛盾纠纷调解接待纳入社区服务窗口,在社区办事大厅设立接待点,由专人接待当事人,建立纠纷调解工作台账。根据居民的咨询和调解需求,实行预约“挂号”,填写《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登记表》后,调解员对登记的纠纷和问题进行统一调解和讲解。建立情况汇报制度。建立网格管理员情况汇报制度,积极收集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及时向调解室反映,调解室根据情况,及时安排调解员进行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调解回访制度。建立“谁受理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和矛盾纠纷调解回访制度,由调解员对当事人进行事后回访,开展调解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时总结经验,保证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如今我们调解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以前只有1名专职调解员、2名兼职调解员,现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能胜任调解工作,加入了调解队伍。同时,在职党员也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遇到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他们主动在业主群里展开调解。除此之外,社区还将法律顾问也拉入了业主群,平时会解答一些涉及业主的法律问题。家事纠纷,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涉及感情、人情、伦理道德、心理、人性等方方面面,需要情感和心理疏导,更需要人情关爱和耐心调解。群众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都想要第三方来调解,互相给个台阶,我们工作人员最擅长的一个是倾听,另一个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等当事人的情绪慢慢平息下来后,都愿意接受我们的调解。”马玉琴说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