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凝心聚力四个“度” 兜牢民生“就业网”
浏览:818次
时间:2024-11-04
来源:和谐东区
今年以来,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就业优先战略为导向,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双线并行,从“速度、力度、温度、精度”四个“度”着手,通过政策托举、开源拓岗、创新服务、平台赋能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城东区城镇新增就业6613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74%,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政策托举,精准落实开启“加速度”。聚焦重点群体、突出宣传重点,组织就业专员成立政策宣讲团,开展“大数据+铁脚板”进企业、进小区等“四送”活动,建立“一企一策”“一人一档”帮扶台账,把就业创业政策推送到位、宣讲到位、解读到位,努力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创业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口袋书1万余册;依托“东东姐帮你找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政策信息161期;为17家企业发放企业吸纳社保补贴2648.87万元;帮扶低收入群体实现就业1573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22人);为8831名低收入群体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6063.17万元;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389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377.78万元,培训后就业率达62.4%。 开源拓岗,多维举措突显“新力度”。开展区域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深入走访,全面摸排整理用工需求,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帮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今年以来,积极落实西宁市2024年稳岗就业工程,募集就业岗位351个,组织“春风行动”“人才夜市”“家门口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4场,提供用工岗位1.7万多个,达成意向4081人。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广泛动员企业募集见习岗位101个,参加就业见习28人。利用“东东姐帮你找工作”微信公众号为1303家用人单位发布用工信息2.2万余条,促成招工6820人。创新推出“入企探岗”系列专题,以短视频的形式推荐岗位信息160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更加便捷的就业“云端桥梁”。 创新服务,提质扩面增强“暖心度”。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借助“直播+招聘”云端功能,以“东东姐帮你找工作”“西宁招聘网”微信视频号为传播矩阵,着力打造“人社(就业)局长直播带岗讲政策”就业服务品牌,帮助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实现线上“零距离”接触,加速就业招聘服务以“网络化”的模式快速传播匹配,直播间2小时吸引在线观看人数达1万余人次。深化产教融合,为737名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服务3523人次,联合青海民族大学开展高校毕业生感知体验活动,形成“送工入企—实地参观—就业创业指导”的“一站式”服务,达成就业意向60人。前置职业生涯指引,做好精准帮扶,人力资源专业讲师协同就业专员开展职业指导讲座,帮助求职者合理调整预期,掌握求职技巧,找准职业定位。 平台赋能,重点帮扶务求“精准度”。突出区域特色,创新打造“红石榴e工坊”实训基地,积极拓展刺绣项目专项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红石榴e工坊”培训150人,实现就业96人。坚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创业服务模式,持续为入孵企业开展基地特色扶持政策,减免各项费用104.3万余元;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青年夜校电商培训、创业讲堂等各类创促活动20场,带动就业500余人次。充分发挥区委轴心引领、镇(办)党工委核心支撑、社区党委辐射带动作用,盘活利用好闲置资产,在南小街打造“东城·共富工坊零工e站”书记项目,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招工、就业、培训、维权等一揽子就业服务,目前,零工e站已建成,将于11月正式揭牌运营。 下一步,城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拓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渠道,聚力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通过健全服务网络、下沉服务力量、创新服务模式等,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为全区劳动者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实惠、更温暖的就业创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