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日常生活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深度,引导群众懂法知规、明晓权责,以法律程序为纲,以法律手段为器,化解各类矛盾,7月22日,城东区委政法委携手城东区司法局、韵家口镇,深入曹家寨新村创新开展普法活动,活动将普法现场从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阔的村民广场,从“被动接收”变“主动融入”,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政策、心贴心解答疑惑,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致力于将收集到的“民声”切实转化为惠及百姓的“民生”举措 。
晨练场练“活”法条。晨光初绽的晨练时刻,普法志愿者们精准捕捉村民聚集的黄金时段,在广场晨练区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给打太极的大爷递上印有维权要点的扇面,让纳凉工具成为“移动普法手册”,扇动间将权益要点记于心间,向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漫画折页,用生动的图画替代枯燥的条文,让法规知识随舞步流转。同时,邀请律师在健身路径旁的休息区开设“晨练微课堂”,把法律讲解融入运动间隙,村民们在压腿时能瞥见展板上的法条,在擦汗时能听到律师的案例分析,把婚姻家庭纠纷化解、物业条例等实用知识拆解成 “生活案例小剧场”,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反映诉求并维护自身权益,有效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家常话唠“透”法规。在法规普及的深度上,普法志愿者和律师结合村民遇到的“楼上楼下漏水”“拆迁安置”“拆迁诉求反映”等实际问题,在晨练休息的十分钟里,用拉家常式的对话替代严肃宣讲,在询问 “最近有没有遇到法律困惑”的贴心互动中,把村民关心的“房屋漏水责任如何界定”“为什么要进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如何确定?如何依法理性上访?”等核心疑问,通过“案例对比+条文解读”的方式,在分发的宣传册上标注重点,在与村民的一对一交流中算清“法律账”,让抽象条文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权益指南,这种“见缝插针”的普法方式,让法治能量如晨露般自然浸润村民日常生活。
此次送法进村活动,通过“敲开门、坐下来、聊进去、解疑惑”的模式,使法律知识像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群众遇事时第一个想到的“贴心顾问”,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真正走进村民心里,更让“依法信访”“依法维权”的理念深植人心,力求在全社会厚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土壤,有效搭建了法律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构建和谐东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将法治宣传的“声音”转化为保障民生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