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交车十来分钟一趟,出门买菜、送娃上学方便多啦!”近日清晨,城东区韵家口镇东府嘉和小区居民王阿姨站在公交站点,望着接连驶来的公交车,脸上笑开了花。这舒心的变化,源于几天前一场特殊的“民意对话”——人大代表下沉社区调研,与居民面对面倾听诉求、现场督办解决“出行难”问题。
43路、105路两条公交线路是东兴社区周边辖区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随着辖区入住人口增多,两条公交线路“发车频次低、高峰挤不上”的问题愈发突出,早晚高峰时段,老人带娃、上班族通勤更是不便,解决公交出行难题,成为社区居民的共同期盼。
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心头事”,近日,各级人大代表带着“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初心,与韵家口镇、东兴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居民代表围坐座谈,专题调研基层人大工作。座谈会上,居民赵阿姨坦诚道出“出行难”困扰,人大代表详细询问公交线路走向、高峰客流量等细节,并认真记录。“作为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推动问题解决是我的职责,这件事我来跟进!”代表当场表态,让在场居民吃下“定心丸”。
调研结束返程途中,人大代表第一时间将居民诉求反馈至市交通运输局,要求相关部门迅速核实情况、制定优化方案,以最快速度回应居民期待,让公交真正成为便民惠民的“民生线”。市交通运输局立即联合公交公司实地调研、测算客流,仅用两天就制定出调整方案:43路运营车辆从5辆增至7辆,发车频次从32趟增至43趟,间隔由15-20分钟缩短至10-15分钟;105路发车频次从52趟增至58趟,间隔缩短到10分钟左右,平峰时段也同步加密,全面覆盖居民出行需求。
如今,站在市第十四中学公交站,时常能听到居民夸赞公交出行便利。这看似简单的“班次调整”,背后是人大代表的担当,是政府部门高效务实的作风,更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实践。韵家口镇东兴社区党委书记表示:“人大代表下沉基层,不是走过场、装样子,而是真正把群众的声音带上来,把问题解决下去。只有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做到位。”
一趟趟准时驶来的公交车,不仅缩短居民出行的时间,更拉近党和政府与居民的距离。在城东区韵家口镇东兴社区,这场由“民意”触发的“速度与温度”的实践,正成为基层治理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