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充分 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是改善自身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关键。今年来,城东区坚持以落实残疾人帮扶政策和惠残民生工程为重点,主动作为、力求创新、务求实效,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上级残联组织的全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东区残疾人“就业+康复”试点工作在鼓励残疾人重拾自信,掌握一技之长,正常参与到社会生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3家辅助性就业机构—青海憨洗儿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青海牧仁食品有限公司、西宁市星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大龄部)配置了按摩椅、太空漫步扭腰训练器、自走康复训练器、康复训练固定自行车、益智类感统训练器等康复器材12台,打造了康复训练室并做好内部装修,进一步营造了温馨健康的康复环境,让残疾人日常工作之余还能得到日常康复训练,实现在就业中锻炼、在劳动中恢复。
作为落实城东区残联改革举措的第一步,就业中融入康复环节的“就业+康复”模式试点工作是城东区残疾人就业和康复工作的一大亮点,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残联和残疾人就业机构工作的一项突破和升级,城东区将以省、市残联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为依托,以区残联改革方案为出发点,狠抓各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在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的同时,多措并举创新残疾人康复模式,在减轻残疾人家属负担、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能实现零收费康复,真真切切将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空间,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