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区的村(社区),一些变化正悄然发生:政府部门办事更快了,村干部的态度更好了,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解决的效率更高了……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村民们说,因为村里飞来了一群“啄木鸟”。
今年以来,城东区在全区8个镇(街道)组建“啄木鸟”清风巡查队,开展“啄木鸟”清风巡查专项行动。这些活跃在50个村(社区)的“啄木鸟”,汇集社情民意,倡导廉政新风,着眼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凸显“生命不息,啄树不止”的特质,打通作风巡查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守护着群众身边的正气清风。
三个一,凝聚工作合力
同频共振“一盘棋 ”。区纪委全面整合基层监督力量,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为全区各村(社区)组建“啄木鸟”清风巡查队,并精心挑选1名镇(街道)纪(工)委书记、2名村(社区)纪检委员、1名纪检监察联络站站长、1名廉情信息员为清风巡查队成员,每队由镇(街道)纪(工)委书记牵头负责,确保巡查小队清楚党纪党规和政策法规,熟悉监督执纪工作方法,着力织密立体巡查网,实现同频共振“一盘棋”。上下联动“一张网”。自作风巡查开展以来,区纪委不断延伸巡查触角,区委作风巡查督查组和镇(街道)“啄木鸟”清风巡查队围绕作风建设,集中力量开展联动监督检查,实现作风建设巡查工作上下联动,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作用。同时,深化运用“阳光评廉”、三维码信访直通车、“清鉴”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将收集到的问题纳入到巡查督查重点,做到成果运用上上下联动,切实提升巡查工作效率。片区协作“一股绳”。采取村(社区)片区协作模式,通过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交叉互任组长,加强交叉巡查力度,变“单兵突击”为“联合作战”,有效破解基层“熟人社会”巡不深、查不透的困扰,解决基层干部“不敢不愿不善”巡查难
题,主动寻找差距,挖根源、促整改,互帮互助,拧成基层作风巡查“一股绳”。
“镇(街道)纪(工)委人手不足,又有诸多的监督工作,自从有力“啄木鸟”清风巡查队,就好像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办案,如此下去,基层的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韵家口镇纪委书记冶凌表示。
四员合一,清风巡查显身手
为切实提高“啄木鸟”清风巡查队的履职能力,区纪委明确“啄木鸟”清风巡查队执纪问责的监督员、党纪政纪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上传下达的联络员“四员合一”的角色定位,着眼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责任落实情况、“小微权力”运行情况、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执行情况、“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惠民政策等落实情况及群众的合理诉求受理办理情况等进行监督,采取以案说纪、廉政教育等方法让群众知晓党纪法规的同时,使村(社区)干部时刻紧绷廉政教育这根弦。同时,广泛收集整合民情民意,充分了解群众意愿,积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各方,解决群众“急、
难、愁、盼”问题,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五项监督内容,强化执纪成效
为确保村(社区)党员干部遵纪守规有人督查、执行上级政策有人督导、维护群众权益有人督办,区纪委为“啄木鸟”清风巡查队确定了为民服务、基层“微腐败”、营商环境、换届风气、干部作风这五项监督内容,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按照“清风巡查”常态化、全覆盖、不留死角的目标,扎实推进巡查工作,督促村(社区)党员干部切实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以良好的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做到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而为了保证“啄木鸟”清风巡查队持续性发挥作用,区纪委要求其每周至少下村开展巡查工作半天以上,通过进村入户、现场询问、列席会议、走访聊天等方式,悉心了解社情民意,全面履行监督职责。截至目前,“啄木鸟”清风巡查队,共开展巡查18次,发现问题17条,整改落实10条。
喜看今朝清风起,且争明天碧空朗。组建“啄木鸟”清风巡查队,是东区新常态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足对腐败问题抓早抓小,帮助村(社区)党员干部“去官气接地气”“去霸气增和气”“去邪气树正气”,把责任落到实处的一次新探索,事实证明,这群“啄木鸟”,不仅是纪委在基层一线的“前哨所”,更是普通群众的“代言人”,在他们“前哨”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推动了作风巡查向基层延伸,打通了监督“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