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4个派驻纪检监察组整合成2个提级监督组,对照监督重点内容,深入各村开展提级监督工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主动适应农村换届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当家人”的培养使用,促进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更规范、更阳光,5月份开始,城东区纪委监委将全区15个村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开展提级监督。
精密部署、联动发力,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正在成为发展的热土,村集体经济在增强、村级建设在加快、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存在较大的廉政风险,加快这一领域的监管,是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图为提级监督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城东区纪委监委围绕换届后村级权力运行特点、基层权力运行风险点以及村干部行权的弱点盲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探索以“提级监督”推动村级权力规范运行的有效监督机制,制定《开展村级“提级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整合监督力量,启用派驻联动组,通过廉政教育引导、谈心谈话、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组织现场述责述廉、公开接访等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督,全力压缩村级权力的设租寻租空间,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微腐败”问题。
“我们此次提级监督主要是通过发挥‘上对下监督’的组织优势和‘面对面监督’的距离优势,进一步构建完善对村干部的监督体系,着力破解基层熟人监督难的问题,让村民切身感受到通过提级监督带来的基层作风的变化。”提级监督一组组长祁光龙如是说。
清单定责、流程明权,构筑“小微权力”“戒尺红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过去,村级“小微权力”监管难,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信息不透明等都是重要原因。去年以来,城东区纪委监委对症下药,按照“一权一清单、一单一流程”,梳理了21条小微权力清单,绘制的简明易懂的流程图。同时,探索建立了“城东区基层小微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进一步拓展公开的途径和方式,让群众通过互联网、手机、公开栏等各种途径即时查看,真正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在此基础上,以提级监督为契机,派驻联动组将清单和流程图装进“明权袋”向村民发放,为村民解读,广泛宣传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内容和运行流程图,持续深化村民对“小微权力”清单的认识,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图为提级监督工作人员走访群众
严抓严管,边查边改,树立干事创业“新风正气”
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
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对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整体运行、“三务”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截至目前,共深入6个村开展提级监督,发现问题8个,提出整改意见8条。同时,通过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拓宽了监督渠道。
另一方面,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村“两委”新任班子开展廉政谈话、参观城东区廉政文化教育中心等形式,让村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积极完善容错纠错、澄清证明、对受处分人员跟踪回访等工作机制,在严惩严治的同时释放治病救人的信号,使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集中到为民办实事上来。
对此,中庄村村党支部书记史进明说:“严管就是厚爱,开展提级监督恰恰也表明了城东区纪委监委对村干部的真正负责。”
“提级监督工作不是做样子,是要督促基层作风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城东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提级监督就要做实做细末梢监督,提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从根本上净化社会生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