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青海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西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任务分工方案》等部署安排,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相结合、惩防并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治理措施,推进标本兼治,确保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坚决守护“西宁蓝”。
提高站位,精准落实。区委区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来落实,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先后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按月召开专题会等40余次,多次就提升空气质量、重点工作任务、冬防冬治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区人大、区政协就散煤、环保抑尘剂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区纪委、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还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和督办。区政府先后制定下发《城东区打赢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城东区散煤管控专项方案》等工作方案,从扬尘整治、燃煤管控、企业监管、车辆管控、VOCs治理等多个方面安排大气染防治工作,确保措施落地见效。
网格监管,精准考评。实施生态互联网项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及智能分析技术,对污染源溯源追查、精准预警,有效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有力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大气网格化监管、建筑智慧监管等平台的作用,做到“三个一”(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办整改、第一时间反馈),通过监管平台,有效的制止了焚烧垃圾、工地扬尘管控不力、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以日常监管为主,全区46名生态网格员及时发现的环境相关事件第一时间进行上传、转办和处理,落实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对网格化监管工作进行实时绩效考评。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
科学施策,精准治污。严格对照大气污染防治“10个100%”要求,督促辖区建筑工地对裸露土体进行覆盖、更换破损围挡、道路硬化。积极引导辖区多家建筑工地喷洒新型生态环保抑尘剂,并采取区域喷雾隔离抑尘措施等,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注入“改革创新动力”。根据天气状况,优化洒水降尘方案,利用湿扫车进行湿法清扫,加大洒水、喷雾作业频次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道路扬尘污染。加强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对辖区11家加油站的成品油和尿素抽检38批次,抽检结果均合格,油气回收装置正常运行。深入街道、物业、小区组织开展锅炉、餐饮油烟等调研工作,积极申报低氮锅炉改造、喷涂业VOCs、餐饮油烟净化监管监测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普惠民生,精准把脉。“十三五”期间,完成67家26台3214户83.17蒸吨“煤改气”整改任务,使3214户居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取暖。累计消减二氧化硫83.342吨、氮氧化物20.776吨。冬病夏治,年初制定计划,重点时段攻坚,在采暖季前对下滨河路等30余家小宾馆燃煤锅炉进行了集中拆除整治,并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实施煤改电,帮助落实电价惠民政策。开展散煤专项整治行动,对禁煤区重复使用煤炉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对低收入群体发放55台小电暖炉,积极引导群众使用清洁能源。在实现治理目标的同时,得到群众认可。
聚焦重点,精准服务。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召开服务企业新春谈话会等方式,为各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服务,确保企业在落实好环保要求的情况下有序运行。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的要求,加强重点管控区域涉气企业环境监管,指导、督促喷漆作业的汽修单位安装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并进行检测,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对易引发大气污染的146家小汽修店,154家小型加工店铺进行全面排查,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分类采取具体措施,从源头解决噪声、异味等相邻权纠纷。
联防联控,精准发力。区城管局、交警一大队等部门大气污染防治机动巡查、重点监管、夜间检查工作实现常态化,在辖区重点路段设立临时检查点对渣土车辆车体不洁、渣土运输过程滴撒遗漏等问题进行巡查,重点对辖区道路和建筑工地进行常态化检查,共计检查建筑垃圾拉运车辆6830余车次,对违规行为进行现场整改和行政处罚,有力震慑渣土车辆车体不洁、渣土运输过程滴撒遗漏等违规行为,有效降低了道路扬尘污染。在市生态环境局的统一指导调度下,根据不同时段大气污染因子数值的变化,与相邻地区建立区域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协同管控,共同呵护“西宁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