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湟水河越来越清澈,公园越来越多,市民幸福感爆棚。”环保达人王老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他在西宁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西宁在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全面带头的作用。近年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西宁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如今的西宁俨然就是一座建在公园上的城市。
近日,记者前往西宁宁湖湿地公园、北山美丽园等地切实感受生态环境改善后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水沟变湿地绘就生态蓝图
宁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49.7公顷,西起西宁市城东区贵南路新建桥梁,东止于小峡口,南接八一路,北临兰西高速。宁湖湿地景区分为湿地涵养区、入口服务区、滨湖活动区、小峡休闲区和高速防护林区五大功能区,是西宁东出口的一处湿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水利风景旅游区。这里集湿地涵养保护、污水生物净化、科普教育、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
在宁湖湿地治理中,西宁市首次采用河道生态治理、污水净化回用、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使这里成为集河道自然、水体净化、生态科普、旅游观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对改善治理湟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正值盛夏,漫步在宁湖湿地公园,湖泊开阔,芦苇香蒲随风摇曳,也成了天然野生鸟类聚集地。这里栖息着大白鹭、苍鹭、秋沙鸭、鸳鸯、斑头雁等数十种、上千只鸟类,被市民称为“鸟的天堂”。
“现在的环境这么好,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宁人更加要保护好这里的一切。”环保达人张女士告诉记者,生态环境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她将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绿化助力。
行走在建设于水面上的木栈道上,看鸟儿在湖畔觅食,感觉周边是那么宁静。宁湖湿地公园的改造建设体现“宁净致远、水韵宁湖”八个字,开阔的湖泊,碧波荡漾,体现的是公园的“宁”;通过湿地对湟水河水质进行净化,体现的是公园的“净”。同时,沿湖岸线还种植了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修建了观景台、宁馨廊、石峡清风等亭台楼阁,市民可尽享亲水乐趣。
危山变公园提升幸福感
西宁北山,曾经是一座危山,山脚下环境又脏又乱,而随着北山美丽园的建成,不仅为西宁增添了一份美丽的绿色,还让周边市民有了新去处。作为西宁市最大的公园,它东起小峡口,西至宁大高速祁家城互通立交处,南以宁大高速、西平高速、贵南桥、八一路为界,北至北山根和北山绿化区,长达20公里。
近年来,西宁市启动了机场高速沿线环境景观整治工程,在前期北山危岩体治理的前提下,构建了西宁北山美丽园400公顷永久性绿地,形成了一条贯通城区东西的生态风景线。项目以建设“交通干线、景观主线、生态绿线”三大功能的现代化景观高速公路为要求,以机场高速沿线为主线,整合了西平高速公路沿线已建成的生态绿地,同时在北山美丽园建设六大景区,让其成为最大的市民游憩公园。
“在景色这么美的公园走上一圈,心情更加舒畅,这里景美,空气又好,很多居住在周围的人,经常到这里散步。”市民王先生说。
今年74岁的铁路退休职工饶正才经常来北山美丽园散步。他告诉记者,以前的北山美丽园是一座危山,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现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使得这座危山变成了青山绿水,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
北山美丽园的建成,使西宁市区的空气质量、区域气候、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也拉动了旅游经济链,促进了西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北山已彻底大变样,这里绿意盎然,成为市民的绿色氧吧。
环境变化大市民纷纷点赞
“过去,马路上只能过卡车,人行道都没有,扬起的灰尘根本没法处理,现在国家把我们青海治理的这么好,每天都可以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我们的一切幸福都是中国共产党奋斗而来的!”正在西宁市城东区付家寨景区内欣赏美景的青海省第一干休所退休职工马彩芹告诉记者。
付家寨景区位于北山美丽园东部,西起付家路,东至小峡口,南侧靠兰西铁路,北侧紧邻北山,项目通过大面积种植风景防护林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突出了绿化景观特色。
说起近年来我省的生态环境变化,青海第一干休所退休职工张玉英给记者说了一个顺口溜:“山上不长草,青海的姑娘不洗澡,房山马儿跑。”恶劣的环境是过去好多人对青海的印象。而提起今天的青海,她不禁感叹道:“那时的青海不仅条件不好,风沙特别大,环境也非常恶劣。现在的青海到处都是绿色,变化太大了!”
站在北山顶上放眼望去,一幅“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西宁市生态绿化建设也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市民们不仅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也在美景中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