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金牛小区,打听马英,居民们会指着“马英委员工作室”的地方说,在那里能找到他。如果锁着门,可以把自己需要解决的困难写到纸上塞进门缝里,他回来看到后会联系你的。
为什么总有人找马英?因为他有一颗帮助他人的热心,他在公益路上一走就是28年……
想帮助他人
“马师傅,我们家的事,你再调解一下吧。”“好好好,这就去。”像这样的调解工作,已经成为马英忙碌的日常。
虽然,经常有人来找马英调解问题,但在他看来,如今居民们需要调解的矛盾相比以前,数量下降了,居民们更多以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社会和谐度越来越高。
马英帮忙调解矛盾纠纷是从他做公益后开始。1985年,由于工作的企业破产,马英开始创业。那时,他许下心愿,如果自己挣到钱,一定要去帮助有困难的人。1993年,他挣到钱后,就决定履行诺言。
“你们家有什么困难?”“我丈夫不在了,有5个孩子需要我照顾。”1993年的一天,马英走进一户困难家庭,一家人虽然收入不多,但母亲希望孩子们都能上学,有知识。最小的女儿已经7岁,母亲正着急孩子的学费怎么凑。马英对这位母亲说,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他来出,让孩子好好去上学。
在马英看来,想要改变命运,就要让孩子们读书。他说到做到,资助这名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那一年,他资助了20个贫困家庭。
马英资助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亲自走街入户调查而来。“我每次都是不定时地去困难群众家里。”他说,每去一次,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困难,以及困难的根源,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除了你自己的困难,你知道谁还有困难?”每走访一户,他都会问这样一句话。通过这个方法,他找到了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人。
前两年,他了解到一位孤寡老人生活艰难,就去入户走访。原来老人的丈夫去世后,老人没有经济来源。马英详细了解老人的情况后,带老人去社区办理低保,让老人生活有保障。老人拉着马英的手,眼泪忍不住地流,“谢谢你们,多亏你们帮忙,我才能生活下去。”老人说。马英拍拍老人的手说,这都是国家的救助政策完善,自己也没做什么。
这些年,马英帮不少老人在社区办理过低保,也有些是他发现后告诉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给居民办理。
听说马英在做公益,有人向他推荐需要帮助的人。“后来需要帮助的家庭太多了,我自己负担不起,只能找亲朋一起来帮助。”除了日常工作,他还到处找资金,为的是不想让来找他的人失望。
让大家都来参与公益
为了帮助更多人,马英利用工作之便,向商业伙伴讲述他了解到的困难人群的故事。他总会带着朋友到困难家庭中走访,不少人了解到实情后,便决定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他的积极沟通下,有的爱心企业决定长期资助百名孤儿,有的决定长期资助百名孤寡老人、残疾人,还有的出资帮助尿毒症病人……在这期间,很多家爱心企业还在公司成立了帮扶基金。
“每一次捐助献爱心,我们都会亲力亲为。”马英说,除了集中捐助外,他和伙伴们还会上门慰问。他们提着米、面、油,穿街道爬楼梯,一天走进几十户居民家中,把温暖送给困难群众。
他还关爱因病致贫群体。二十多年前,马英发现一对父子,住在一间煤房里,询问后得知,由于18岁的儿子得了尿毒症,看病花光了家中积蓄,父子俩无奈之下住到了这里。马英当即拿出身上的钱,塞到父子俩手中,并答应帮助他们。在马英和朋友们的帮助下,这对父子有了住所和一部分看病的费用。“后来国家的大病医保政策帮了大忙,当年18岁的小伙子,因为坚持治疗,如今已经40岁了。”马英说。
他和朋友们经常去医院,帮助有经济困难的病人,时间久了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记住了他们。
正是马英这样亲力亲为,让每个帮助别人的人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心意落到了实处。也正因为马英提供的困难群众信息真实,资料完备,信任他的人多了,和他同行的人也多了起来。在公益这条路上,许多人和他一起走了10年、20年……
离不开家里的支持
马英工作起来,顾不上家里。做起公益来,更是忘我。前不久,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老人蹲在地上,半天不起来,就上前询问。得知老人肚子疼,因为没带钱没法去看病,仔细询问了老人后,马英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给了老人,让他先去看病。
马英走在路上,总会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看到老人、孩子们过马路,他就上前带着他们过马路。
公益做得多了,马英觉得这些年多亏了妻子杨翠芳的支持。一对夫妻闹矛盾,请他调解,为了把调解做到位,他还让妻子和女方沟通。
他和志愿者们给孤寡老人、残疾人送饭,妻子就帮忙做饭。他的妻子每周烙3次馍,做好后送到困难群众家里。
获评优秀委员工作室
十多年前,马英成为一名政协委员。2014年城东区政协建立“马英委员工作室”,以他的工作场所为阵地,倾听民声,为委员联系群众、反映民意、参政建言搭建新的平台。这里前身为东关社区政协委员之家,一直由马英负责日常管理。
工作室成立以来,马英委员工作室积极筹划,共救助困难家庭5800余户、救助困难家庭学生3000余人次。在开展的救助孤儿活动中,共救助86名孤儿,帮扶380名学生重返校园。从2014年开始为残疾人每月发放救助金500元,持续至今,先后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同时,为西宁市及各州县患有白血病和尿毒症患者给予援助。从几个人到现在120名尿毒症患者,每人每次发放1000元至5000元的大病救助金,多年来共发放100万余元。
马英有很多荣誉,2020年被西宁市城东区评为“城东区道德模范”。今年7月,马英委员工作室获得“优秀委员工作室(站)”的荣誉,他从北京领奖回来,心里想的还是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