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九抓九强化” 推进作风建设
浏览:2249次 时间:2021-10-19 来源:清廉城东

自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城东区准确把握全市作风建设新要求新目标,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的新契机和新起点,大力发扬“三牛”精神,迅速行动,明确任务分工、高标定位、扎实推进,以“九抓九强化”高位推进作风建设,在全区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

抓定位,强化精准发力。区委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工作,全区召开作风建设工作推进会7次、作风巡查工作动员部署会1次、作风巡查推进会1次,区委常委会会议、中心组学习会7次,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和全市关于作风建设的相关重要精神,以走在前、作表率、树标杆的坚定决心和具体行动,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参与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组织“关键少数”开展作风建设公开承诺活动,全区18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签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承诺书》,以“四讲四有”强化“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内生动力,使全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的思想更加自觉、行动更加坚定、氛围更加浓厚。

抓领导,强化包保实招。对全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东川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及2021年全区重点项目存在问题、发展诉求进行梳理细化,确定县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16个。各包保领导在跟踪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等环节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并深入企业、项目现场17次,通过实地察看、召开现场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项目进展,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以县级领导包案为积案化解的切入点,把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为民服务,强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

抓渠道,强化开门纳谏。为推动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基层站(所)、学校张贴200余张《西宁市关于公布基层作风监督举报二维码的公告》,制作信访举报公告并在“和谐东区”“清廉城东”微信公众号发布,开设《作风曝光台》专栏,及时通报曝光典型问题,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依托58个“三维码”直通车,充分利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远程网络互动对话系统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切实降低群众成本,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积极鼓励群众通过直接连线、预约接访等方式反映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

抓实效,强化为民解难。坚持以“为民服务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印发《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转作风、促落实、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通过上级点、自己查、群众提、督查反馈等形式,积极排查群众急事、难事、紧要事,形成“三张清单”,逐一拉条挂账,做到精准施策,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梳理问题21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270余条,为民办实事130余项。

抓服务,强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城东区电商发展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入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教育培训、法律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主题套餐”综合窗口、全面推进“跨省通办”改革、实行“四免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监督作用,引入外部监督力量,聘任12名重点企业精英作为营商环境观察员,发挥社会各界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建言献策、监督评价作用。着力构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优化营商环境的六条措施》及政商交往正面清单20条,负面清单27条,让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做到既守底线、把好分寸,又主动履职、担当作为,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抓专栏,强化作风宣传。充分利用“和谐东区”“清廉城东”微信公众号集中宣传报道各部门各单位作风建设特色亮点、经验成效,截至目前推送100余篇,阅读量达6万余次,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辐射面。开展“两采访一曝光”行动,通过“直击现场”系列采访活动、“作风建设面对面”微访谈活动和作风问题曝光专区,重点纪实报道发现问题、督查过程,以及追责问责情况。依托市“作风聚焦”专栏、“网民回音壁”、区政府网站领导留言板等平台,建立《“作风聚焦”线索台账》,收集群众在市、区两级“作风聚焦”专栏投诉线索,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切实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紧要事。

抓信息,强化数据平台。一是研发“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针对惠企政策发布、申报、审核、公示、拨付、使用6个权力运行关键环节,通过设置监督规则和报警阈值,建立提示、预警、报警3层监督防线,为职能部门及时提醒、预警和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管。在“零打扰”的情况下,对各环节报警信息关联分析,通过“违反规则预警”功能,倒逼部门“转方式”“转作风”,使惠企政策落地监督摆脱一时一事的掣肘,实现监督的常态常在,保障惠企资金和政策精准滴灌。二是打造“四风监督”平台,平台充分汇聚区财政局、税务局等相关单位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碰撞比对技术,按照预先设置的预警规则自动对异常经费支出和税控发票进行预警,让数据开口说话,深挖各单位存在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突击花钱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

抓制度,强化评比效能。制定《城东区日常监督“三色预警”办法》,针对作风督查巡查、群众反映强烈、上级通报曝光等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情节由轻到重,采取《绿色履责提醒单》《黄色督促整改函》《红色告诫督办书》梯次递进、层层设防进行预警。通过《作风建设“积分制”评价管理办法》,遵循“分类积分、量化考核,标杆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激励奉献”的原则,科学设置19项评价指标,以正向加分与反向扣分倒逼责任落实,用积分“小杠杆”撬动作风建设“大升级”。选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设置32个“作风监测点”,将监督“探头”架在市场主体和工程项目身边,扩大企业对涉企服务话语权和评判权,深化“阳光评廉”信息化系统,针对群众的好差评,经后台分析研判,作出相应处理,作为年度“十佳”“十差”单位评比依据来源。

抓方式,强化作风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构建“10+4+3N”巡查体系,组建2个作风巡查组,以“4式监督法”深入窗口、村(社区)等地,围绕为民服务、营商环境、干部作风3方面主动搜集问题,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作风问题,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担当尽责有为,更加务实高效服务,更加严守纪律规矩。按照“以小发现破解大难题,以小切口推动大纠治”的思路,成立5个专项纠治督查组,对全区51家服务窗口开展“窗口单位作风大纠治”行动,通过精准发力,靶向施治,着力破解影响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实施“啄木鸟”清风行动,成立8支“啄木鸟”清风巡查队,通过“3+4+5”工作模式,把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作为主要任务,促进各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为民服务等工作提质增效,为作风建设推进工作筑牢坚强基石。截至目前,先后深入70多家部门单位、镇(街道)、基层站(所),发现问题100多条,现场督促整改50余条,约谈5人,通报曝光3起,下发绿色履责提醒单7份,黄色督促整改函6份,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抄送廉情告知书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