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东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连夜为采样管二维码贴上保护用的透明胶带。
这几天,总有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不嫌繁琐、仔细认真,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11月10日,西宁市全员核酸检测告一段落,作为西宁市“东大门”的城东区各级干部仍然没有放松警惕,时刻保持着备战状态。
“不管怎么忙,只要能让我们的城市平平安安,一切都值了。”说这话的,是两度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西宁市城东区疾控中心副主任马小丽。连日来,马小丽和她的同事不辞辛苦,默默付出,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
回忆起前几天的“战斗”,马小丽不禁湿了双眼,没有过多表达,习惯了和时间赛跑的他们,不敢浪费一分一秒。
接到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后,城东区卫生健康局根据城东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立即成立由城东区卫健局局长王俊、副局长马沁武和城东区疾控中心主任徐铭组成的工作小组,安排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时间急、任务重、责任大。面临辖区人口多、备战时间紧、气温骤降等困难,城东区疾控中心及辖区各医疗机构紧急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同时紧急调拨全员核酸检测所需物资,安排部署所辖社区及医疗单位采样任务和物资的分装发放,以及采样管二维码的制作、粘贴、分配。
城东区疾控中心是全区全民核酸检测备战作战的大本营,负责全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及全民核酸检测的物资调配和发放。近5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量所需的物资准备就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坎。从寒风瑟瑟的下午到灯火通明的晚上,一辆辆运输车闪着车灯,有序进出城东区疾控中心的后院。物资运输车一停,大家齐上阵,卸车的卸车,搬运的搬运,拆分的拆分,贴标签的贴标签。
全员核酸检测所用的是1比10的混检方法,意味着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完成5万支采样管的贴码准备。为了安全起见,采样的医务人员会多次使用75%的酒精消毒,而一次性病毒采样管上的试管码在稍有不慎的情况下,就会被沾有酒精的手套拿握后变得模糊而扫码失败,只能换管重新再次采样,会给采样员及被采样的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加之西宁市面上还买不到防水试管码,时间紧迫,这该如何是好?
快,大家集思广益。“粘层透明胶带不就行了吗?我寄物品时,发货单上贴透明胶带,下雨、喷酒精消毒都没事。”会议室里,不知谁的一句提醒,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可行。
此时,已是凌晨1时许,离运输采样管的时间越来越近。徐铭立即组织大家,四处筹集宽胶带,在马小丽的带领下给一次性病毒采样管的试管码及生物制品的转运箱码上粘贴透明胶带,再把试管码一片一片剪下来,粘贴在一次性病毒采样管上。流程可谓繁琐、细腻,相当耗费时间和人力,但确实能解决采样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后半夜的疾控中心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没有人说话,只听见撕拉透明胶带和剪刀拿起落下的声音。为了让大家仔细再仔细,马小丽不断鼓励:“麻烦就麻烦点吧,只要能为全员核酸提供方便快捷,大家再辛苦一下。”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配合下,第一批全区所用试管码全部贴好。“我现在立马去分配。”为了保证全区所辖一镇七办的全民核酸检测各种物资有序发放,徐铭将物资领取的明细打印成单,分发给每个办事处的负责人。同时,各领取点设一名领取登记员,保证各种物资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