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系紧“红纽带” 激发聚合力--火车站街道党工委打造“红纽带”党建品牌
浏览:2038次 时间:2022-07-21 来源:和谐东区

2022年以来,火车站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三年行动”安排部署,结合区位优势打造“红纽带”党建品牌,探索实践“1235”社会治理工作法,强化街道党工委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统领协调作用,让“红纽带”连接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名党员,全力推进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力量融合、服务融合,着力打造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召开1次会议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强化对区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牵引,扎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重要内容,坚持把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为“第一考题”,通过“书记课堂、支部课堂、微信课堂、现场课堂”等多种“线上+线下”的学习载体,加深基层治理理论学习,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基层治理能力。二是强化教育阵地建设。突出“红色基因”和党史学习传承,利用“固定+活动+培训+网络”宣传平台及“春雨”文艺宣讲队,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楼宇、进商圈、进网格”等活动,让群众切身感到“处处是课堂、天天受教育”,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抓“前头”强示范,抓“后头”补短板,“带中间”提水平。整合“夏都枢纽”党建联盟、小商品“商圈”党建联盟、“一核多元”市域社会治理平台、“两新”党组织、基层党建“微综合体”、辖区“五大市场”优势资源,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社会治理优化行动、队伍素质提升行动、经济发展提升行动、疫情防控常态等五大行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狠抓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盯项目投资第一要务、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推动辖区经济建设开启“加速键”。一是区域化撒网、深度化挖潜。在目前梳理出6个重点投资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发放调查表、走访等形式,针对辖区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等进行调查登记,按照固定投资入库标准实行一项目一档案管理。同时,充分运用“夏都枢纽”党建联盟成员单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资源优势,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掌握项目动态情况。二是专班化运作,全员化参与。成立经济工作专班,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从街道、市场监管所落实精干力量具体负责项目投资工作,深度挖掘投资项目,挂图作战,倒排入库期限,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三是点亮夜经济,释放新活力。为拉动人群、提振投资信心,增加小商品“商圈”商户收入,街道党工委以南岸广场奥特莱斯的项目入驻为契机,近期拟恢复小商品商圈夜市,利用“餐饮美食节、艺术节”等活动,吸引大中小型企业、商家开展促销、展销活动,吸引外来消费,让富有“烟火气”的商圈成为投资者的“定心丸”,使火车站区域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推动重心下移,强化基层治理。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精细治理原则,全面提升辖区治理能力。一是抓实网格化管理。优化网格划分和网格员队伍,实施“积分制”管理机制积极吸纳党员群众、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深入实施社区委员兼任制,构建“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凝聚社会治理合力。积极推行基层党建网、城市管理网、综治维稳网等多网合一,推行安全隐患排查、民意搜集调查等8大类22小类56项具体工作“一口受理、全科办理”,确保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二是抓实红色物业创建。从社区精细治理入手,针对辖区问题多物业、小区等,以物业服务质量监督考核评价为抓手,全域布局、一体推进,推动“红色物业”建设,推动辖区老旧楼院物业服务高质量提升、超速度发展。三是抓实社会治理“联动+”。深入街道社区问题多、矛盾多领域,紧紧围绕长期困扰居民群众的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等热点内容开展“联动+”,如,近期针对火车站广场“落地检”专班专用通道黑车拉客、中庄铁路体育广场治安事件,由火车站广场派出所、执法中队、联盟各成员单位开展“联动+”执法行动,社会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强化为民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一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密切关注最新疫情发展态势,建强街道“一线指挥部”,压实四方责任,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防控体系,严防死守,加强疫苗接种覆盖面,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二是狠抓民生服务水平提升。全面提升辖区社会救助、残疾人帮扶、创业就业、养老服务等工作水平,聚焦爱老幸福食堂优化、物质+服务等重点工作,狠抓民生服务事项落地落细。依托15分钟党建生活服务圈、退役军人服务站、残疾人康复站等资源,整合网格员、社区委员、窗口人员等人力资源,构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网络,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三是锻造过硬队伍。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大提升推动工作大发展,通过开设“午间小课堂”“周一例会”快问快答等措施,力争打造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质量,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免疫屏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地毯式”排摸、“立体式”宣传、“保姆式”服务,推动红色力量与医疗资源的共享互通,加速构筑免疫屏障。一是地毯式”排摸,敲门行动有速度。充分发挥“党建+网格”效能,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总指导,网格党支部共同包保,联户党员与网格员对接支部做好数据统计和比对,逐一核对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名单,精准开展“敲门行动”,持续完善排摸底册,动态更新接种信息,精确掌握未接种人员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立体式”宣传,强化引导有力度。通过微信群、小广播、滚动大屏等载体,广泛宣传老年人疫苗接种常识。根据排摸台账,由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楼长、小组长、网格员等逐户上门发动,重点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分享接种体验的方式,面对面为老人群体及其亲属讲解疫苗接种流程,打消顾虑。三是“保姆式”服务,送医上门有温度。设立1个集中疫苗接种点,1个便民入户服务队个,组织3个健康医生与联户党员对老年人上门进行健康监测,“一对一”跟踪服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交通偏远的老人,经亲属同意后,安排专车统一接送,党员干部全程陪同。截至目前,街道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率达73.23%,第二针接种率达67.86%,第三针接种率达61.78%。

提升街区品质,打造宜居环境。坚持以居民群众为中心,建设更加宜居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是持续推进“清街净街”行动。严格要求辖区商户落实“门前六包”规定,近期对辖区沿线玻璃幕墙、公共设施、公交站亭进行统一清洗,共计清洗辖区路面4800平方米、玻璃幕墙70余块、门头牌匾80余处、公共设施60余处,共同营造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二是持续优化小区环境。结合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对各小区楼院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近期共计整治清理乱堆放、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张贴等900余处,下达乱堆放限期责令整改4处,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是持续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开展辖区户外门头广告、公共设施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共计排查辖区200余处户外广告,切实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