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近期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上周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增加了37%,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已蔓延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感染、住院和重症人数增加,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
近期,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部分地区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断,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米锋表示,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因地因势处置聚集性疫情,集中资源和力量快速扑灭,快速遏制本土疫情扩散蔓延;边境地区、入境城市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严格闭环管理,坚决避免破防破环、疫情外溢;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继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保持应急处置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状态。
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1672.7万剂次
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7月22日,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1672.7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9863.6万,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1%;其中已完成全程接种126490.1万人,全程接种率为89.7%;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9798.5万人,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
曾益新介绍,目前,我国60岁以上至少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7.3%。
曾益新表示,目前我国全人群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有比较大的提高,但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一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二是老年人的加强针接种率。
具体来说,60—69岁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91.8%,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9.1%;70—79岁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92.7%,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7.1%;80岁以上人群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73.5%,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61.0%。老年人的加强针接种情况是:60—69岁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2.8%;70—79岁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9.9%;80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率为38.4%。
曾益新介绍,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的数据,由于老年人患基础疾病较多,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不管是早期毒株,还是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都很高。老年人还不同于年轻人,免疫功能相对弱一些,需要接种加强针才能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
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工作正在稳步快速推进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于之前的各种变异株,其变异程度比较大,免疫逃逸能力比较强,对现有各种疫苗以及既往感染诱导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有一定影响,但免疫保护不仅依赖中和抗体,也与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有关。所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我国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死亡也仍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冯子健表示,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的研发,联防联控机制科技组疫苗研发专班从2021年12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奥密克戎变异株列为受关注的变异株的次日,即组织专家研判,着手部署研发工作。目前,多条技术路线均已开展单价、多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准,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进展较快的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经获得阿联酋III期临床试验批件,相关研究已启动。其他多款单价、多价含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也在开展临床前研究,进展较快的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临床试验申报资料。此外,专班还布局了广谱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进展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启动相关研究。
冯子健介绍,我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工作正在稳步快速推进,只要有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可以迅速启动紧急使用程序,提供接种。至于是否需要接种、何时接种专门针对含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这个问题不仅我国,国际上也都在研究,主要是研判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