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同向奋进欣欣向荣——城东区奋力建设“石榴籽家园”的创新实践纪实
浏览:1518次 时间:2022-08-15 来源:和谐东区

编者按: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实施“1645”工作模式,奋力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为进一步突出各单位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即日起,“和谐东区”微信公众号开设“石榴籽家园”专栏,加大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以好的创建品牌带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盛开,推动创建工作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

近年来,城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等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有效整合辖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资源,探索实施“1645”工作模式,培育打造“石榴籽家园”工作品牌,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新时代城东区奋力建设“石榴籽家园”的创新实践。

全面拓展石榴籽家园品牌功能,奋力建设共居大家园。紧紧围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持续深化“石榴籽家园”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在各镇办、各行业主管部门打造富有东区特色的“红石榴”品牌,凤凰园社区打造“红色骑士”队伍、石榴籽民情服务驿站等品牌,致力于帮助解决辖区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尤其在疫情期间,全面发挥石榴籽家园品牌功能,为辖区各族群众累计提供服务300余次,辖区各族群众好评不断。南小街社区打造“红石榴籽服务驿站”,通过设立“移动办公桌”、召开“居民议事会”、上门“帮办代办”等形式,为各族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就业帮扶等40余项服务,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调解矛盾纠纷,确保小区居民群众“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形成了各方力量齐心助力社区党群服务的“石榴籽”效应,全面体现东区各民族水乳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团结理念,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感,全面营造各族群众共居的和谐环境。同时,各村、社区整合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今年以来,修复道路旁破损、井周损坏、路面下陷、裂缝等问题共计87余项,对辖区内2833户自建房开展集中排查,及时排查隐患,为各族群众提供幸福、安全的共居环境,推动各民族嵌入式居住,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了解、互帮互助,各民族团结友爱典型不断涌现。

不断发挥石榴籽家园引领作用,奋力建设共学大课堂。把学习先行作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效路径,在区级层面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系统学习活动,结合区委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班,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民族工作能力,为全面建设“石榴籽家园”奠定坚实基础。打造社区交往交流交融载体平台,稳步推进清真巷街道凤凰园社区市级示范点的打造工作,开展“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推荐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在“石榴籽家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示范典型,南小街社区的老党员秦生广同志,大力支持社区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工作,主动义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切实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园山社区的热心大嫂张金花,熟悉社情民意,主动排查社区矛盾隐患,当好社区调解员,平日里哪家夫妻闹矛盾,哪个邻居有纷争,凡是解决不了的难事儿,大家伙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她。东兴社区的马生成看到小区各出入口纷纷建起疫情防控监测点,党员干部、志愿者们不分昼夜、不惧风寒站岗执勤,想方设法制作美味饭菜送往社区,保证社区防疫值守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此外,持续加大“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创建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开展宣讲交流活动,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共述共话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持续推进各民族在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动城东区“石榴籽家园”建设。

充分展现石榴籽家园社会效应,奋力建设共事大平台。创新搭建“石榴籽家园”建设载体,以社区民族事务服务中心等平台为依托,着力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司法调解、养老托幼、帮学助困、扶弱救残等公共服务,慈幼社区打造“东关阿娘玫瑰花卷”美食品牌,成立“康福居妈妈做”工坊,引导辖区困难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制作,实行坊主、坊员“4+N”运行机制,培育创业带头人,采取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拓宽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的新路子,增强各族群众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为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夯实社会基础。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园山社区以“优居园山”工作法,与青海省税务干部学校、青海能量爱心帮扶中心等7家单位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设置安保巡逻员、临时调解员、志愿服务员等为主的“六员”专岗164人,下沉各个网格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温暖、送文明、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安全”等实践活动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杨家巷社区“楼院党课”“邻里会”“道德宣讲”“抗疫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使辖区内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不断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确保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场景随处可见,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各村、社区以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重点作为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的载体,通过推行“微心愿”“回音壁”“菜单式”为民服务模式,全心全意服务好“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

持续搭建石榴籽家园交流平台,奋力建设共乐大舞台。结合节日、各类庆祝活动,打造各式各样的“社区欢乐大舞台”,深度挖掘东区河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深入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在群众文化中倡导团结、在文艺创作中渗透团结、在文化活动中弘扬团结,做到载体新、典型精、成效实,切实推动“石榴籽家园”建设有力有效。着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蓝天社区组建“石榴籽文艺队”“石榴籽舞蹈队”、等组织团体,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引领各族群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康南社区联合区文化馆,开展“石榴籽文艺小分队”系列活动进基层,丰富各族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更多有温度、有质量、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让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各族群众的心田,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东盛社区利用“五心”工作法,携手共育民族情,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活动,邀请辖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在奋力建设“石榴籽家园”的过程中,建设了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特色社区,培养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