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保障业务经办服务,城东区医疗保障局积极完善服务机制,精简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内容,确保医疗保障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准确落实,群众办理医疗保障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医保业务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内部机制,经办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结合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及时制定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和要求。完善和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延时办理制”“容缺受理制”等多项制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能够顺利办理参保群众相关业务,确保参保人员待遇享受不延时。二是严格遵守省市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按照统一的全省医保经办服务事项及办事规程,推进城镇职工异地就医电话备案、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线上办理新参保等“线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服务,使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基本医保业务。
精简业务流程,参保群众办理业务更加方便快捷。对医保经办业务进行调整优化,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一是将区行政服务办事大厅8个医保业务窗口由原先的分类窗口更改为综合窗口,实现医保业务“一窗通办”,进一步缩减了办事群众职工等待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二是实行区行政服务办事大厅、2镇7办、20个村、34个社区共64个业务网点的医保业务经办全区通办服务,参保群众在就近的医保经办网点即可办理业务,打通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百米”。三是精简城乡居民、城镇职工门诊特殊病、慢性病审批流程,将鉴定工作全部下放到辖区定点医疗机构,缩短待遇申报时限,为参保群众办理待遇提供便利。
提升工作效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为压缩跨省异地就医未直接结算票据的报销周期,在认真落实异地就医手工报销审核制度和会议审核制度的基础上,全局14名医保经办中心职工、4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和2名单位负责人全部参与到手工录入、审核、复核单据的过程中,切实减轻参保人员“跑腿垫资”压力。2022年以来共报销异地住院报销材料491份,涉及住院费用341.81万元。二是根据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西宁市基本医疗保险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透析打包付费试点方案的工作安排,及时与各镇办沟通联系,下发工作通知督促各镇办积极宣传动员,向辖区参保患者做好打包付费政策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透析患者群体的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成立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小组,深入辖区11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20家定点药店,针对是否存在伪造患者信息、虚构诊疗项目、超限制用药、伪造购销存台账、耗材采购流程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等行为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审计核查、专项治理、日常审核等方式追回基金12.81万元,确保了全区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好企业职工待遇保障。一是通过加强生育保险政策宣传、提高经办能力和及时支付生育保险待遇等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参加生育保险。及时支付企业职工生育津贴及一次性生育护理补助金,保障企业职工生育期间工资待遇,维系劳动者与企业的用工关系,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2022年以来共为287家单位371名职工支付生育津贴871.48万元 。二是落实落细阶段性缓缴医保费政策,多措并举加大为企业纾困力度,通过与税务等部门联合上门宣传、医保经办中心向办事企业宣传等多种途径向辖区中小微企业宣传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费政策,确保让辖区中小微企业医保经办人员准确把握政策范围和时限要求。截至目前,已有390家中小微企业享受了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费政策,共缓缴医保费金额75.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下一步,区医疗保障局始终将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群众在医保工作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倾心服务办事群众,切实为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医保工作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