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我们这十年】城东区:砥砺奋进开启新征程 踔厉奋发谱写新篇章
浏览:4677次 时间:2022-10-17 来源:和谐东区

站在城市制高点俯瞰,活力四射的东区,一栋栋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在西宁城拔地而起,一个个项目如一夜春风般让这里焕然一新,一条条道路宛如长龙纵横支撑起美丽东区的脉络,一座座公园绿地绘制出绿色发展的美好希望。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谐东区”开设“我们这十年”专栏,回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古城西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东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高质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更高水平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了东区力量。

听党话、跟党走,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十年来,城东区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更加注重服务效能提升,自身建设在作风转变中不断加强。持续拓展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省委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四个奔着去”大抓落实活动、“政策落实年”“基层减负年”“能力建设”和“转作风、勇争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政府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6件、政协委员提案762件,办复率、满意率达100%。

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十年来,城东区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把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致力于优化区域商业发展布局,推动传统商贸业向交通枢纽型商业转化,王家庄小商品市场、泰阳国际商贸城、汇鑫食品集散中心持续转型,中惠万达、新千、中发源等商业综合体迭代升级,丝路风情街评为“省级示范步行街”“中华民族美食街”,建国路综合商务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深耕新兴领域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新业态,打造全市首家政府主导运营的电商发展服务中心,带动引领消费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8.5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72.71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四区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191元,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5.96亿元增加到147.12亿元,年均增长8.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30个百分点,达到77.28%,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优环境、促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十年来,城东区牢牢把握生态优先这一导向,更加注重和谐共生,绿色福祉在生态保护和治理中逐步增值。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草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造林绿化14647亩,其中,封山育林5760亩。打造北山美丽园、苦水沟、梨园、团结、东胜5个公园游园,新增绿地19.7万平方米。完成260蒸吨“煤改气”和69蒸吨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工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8%,较2012年上升18个百分点。投资4230万元实施沙塘川河流域(入湟水河段)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国控湟水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I类。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销号,环境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34.3%

    强统筹、重协调,城区品质全域提升。十年来,城东区牢牢把握统筹协调这一原则,重塑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城区功能品质蝶变换新。区内33条道路完成新建改造工程,其中22条道路实现交通微循环。累计实施房屋征收拆迁项目67个,完成房屋征拆面积约354万平方米,建成保障性住房18737套,实施14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城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建设任务,累计新建公共厕所49座、农村户厕141座。深化“幸福西宁·清洁西宁”提升行动,推进“街长制”“门前六包”责任制,健全“警城”联动联勤,主要街道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城区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聚民心、惠民生,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十年来,城东区牢牢把握共享发展这一理念,更加注重补齐民生短板,群众幸福指数在精准施策中持续攀升。民生领域资金投入达13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21%。实施城东区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建成养老场所34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等34个。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城区”“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始终坚持把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全面完成268项民生实事,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郑重兑现了对全区各族群众的庄严承诺!

转作风、提效能,政府改革纵深推进。十年来,城东区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厚植发展的新优势。高质量完成201项承接改革任务,高标准实施61项自主改革,市场主体增加3.7万余户。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率先上线运行营商环境移动服务平台,启用营商环境微型服务站,建成全省首个可视化政务大厅。稳步实施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率达10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防、治、康、教协同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全区社会大局和谐有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发展环境在提升效能中持续优化。

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向领航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上下的团结一心、务实重干、团结拼搏的结果!

过去十年,城东区攻坚克难、众志成城,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稳妥处置系列突发事件,沉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干部群众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经受住了一场场重大考验。过去十年,“东区速度”的内涵不断拓展延伸,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项目进度,从解决急难愁盼到信访积案化解,从行政效能提升到优化营商环境,“东区速度”已经上升成一种习惯,这一次又一次的“率先”背后,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闻令而动、一往无前的拼搏和奋进!

城东区作为省会西宁的东大门,发展空间、经济腹地十分广阔。接下来,城东区将把握大势,面对大变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立足大战略主动融入、谋求融合、强化融通,锚定大愿景一张蓝图、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争当“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排头兵,奋力谱写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