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些场景温暖人心。疫情笼罩之下,我们身处的这座城市并未沉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医生、护士、警察、党员干部或者志愿者,他们是丈夫、妻子、父母亦或是子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战“疫情”,夜以继日守“疫线”,用一颗颗滚烫的心去勇敢、去奉献、去希望,每天上演着“人世间”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也向我们诉说着只要齐心协力,人世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叮...”伴随着微信群消息的声音,锦峰滨河苑15号楼的业主群发出了这样一封感谢信“我是城东区锦峰滨河苑15号楼1052室的住户,11月9日下午13时左右,我家一名危重病人从省医院出院回家……在小区防疫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的关键时刻,丁老师一夜未眠,竭尽全力帮助我们解决难题,在此病人家属对她辛勤付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11月9日下午1点,锦峰滨河苑一期西区专班工作人员丁敏,接到了苏占龙的老伴儿马青萍打来的电话“我家危重病人要从省医院出院回家,病人刚从ICU出来得用担架抬,孩子们还在来的路上,你们能不能帮帮忙抬一下?”
丁敏是城东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抽调来的工作人员,她得知情况后,立即请示专班负责人,并且联系社区沟通相关事项。
这个由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区民政局、城东公安分局、周家泉街道办事处抽调人员组建成立,平均年龄33岁的工作专班,时刻都散发着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气息。
“我去抬,我是男的”“我去吧,我力气大”……于是,8个健壮小伙儿开始检查自身防护措施,消杀完毕后,便开始琢磨路线、“站位”等问题。
苏大爷是15号楼5楼的住户,专班工作人员从小区入口处小心翼翼地将病人抬进楼内,尽量不让担架颠簸。由于担架太长,无法进入电梯,专班工作人员便扛起担架,决定走楼梯。楼梯通道比较狭窄,担架转个弯都十分困难,直至将病人安全抬进家中,8个健壮小伙儿面色也都微微泛起了红,防护服下的衣服早已画起了“地图”。
随后,专班工作人员对刚刚途径的楼梯、楼道进行了全面消杀,切实保障楼内住户的安全。
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思绪刚飘到苏大爷家的丁敏,犹如有心灵感应般再次接到了马青萍的求助电话,病人到家后状况不是很好,咳嗽严重(咳血),胃管被咳出来了。
丁敏紧急在小区微信群里发起寻找医生的通知,联系到了住在8号楼的医生,医生做好防护措施后,为苏大爷采取了紧急治疗,暂时缓解了病痛。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收到感谢信后,丁敏说:“在得知老人病危从ICU接出来之后,在得知老人已卧床多年家人十年如一日照顾的时候,在得知儿女急切想探望陪伴老人的时候,作为负责15号楼的联络员,我也为人父母,为人儿女,我心急心痛心疼,我会竭尽所能帮助病人和家属以及所有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请大家信任支持我。”
一场疫情,一面镜子,我们看到得却是人生百态,喜怒哀乐惊恐悲,一日之内,百转千回。但我们相信,那连续多日作战,疲惫身影中透露着坚强、沙哑声音中蕴含着温暖的抗疫一线的战士,以及200个馅饼、500个饺子、600个馒头的阿爸阿娘映衬的依旧是人心最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