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返回首页
东区“团结”印象
浏览:3021次 时间:2023-06-09 来源:和谐东区

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是各族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号召。

城东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区,一直以来都有着民族团结的优秀传统,各民族在这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了共居共学、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留下了很多关于“团结”的记忆和符号。

团结村作为东区最早的城中村之一,成立于1958年,是回族、藏族、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共同聚居的村落。通过经济、文化不断地发展进步,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由传统的农耕形式转变为经商、外出务工等。2013年,团结村成功完成了户籍改革和村居新建,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各民族融合发展枝繁叶茂,日子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甜。

在东关大街附近,有这样三条老街,分别以“团结一巷、二巷、三巷”命名,这里是东区最早的回族聚集片区,随着社会演变,不断有撒拉族、藏族、汉族等群众来到这里定居,多民族嵌入式社区逐渐成型,“团结社区”也因此而得名。各民族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更加深厚。这里包裹着几代人的城市烟火,记录着专属东区人的幸福记忆。

东区人民对“团结”的美好向往还衍生出了团结公园、团结桥等家喻户晓的地标性建筑。漫步在东区的大街小巷,处处体现着“团结”元素,让穿行其中的各族群众都能深刻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加牢靠,“团结”印象是东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体现,寄托的是东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夙愿和期盼,相信在东区大地上,“团结”的印象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精神、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