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优化社区队伍结构为先导,以提升能力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为保障,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业务精、履职好的社区工作队伍,聚力提升“两委”成员素质能力“硬内核”。
健全管理机制,解决好“稳定”的问题。持续强化社区党组织书记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组织开展“书记讲坛”4期,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搭建资源分享、经验分享的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引领发展、干事创业的动力,将5名社区书记(主任)转任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定《城东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实行)》,规范资格条件、能力素质、日常管理、报酬待遇、发展空间、考评机制、退出机制等,规范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激励队伍干事创业。通过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拟挂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的委员“青蓝结对”,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提升才干,早日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创新选拔机制,解决好“选准”的问题。把选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作为加强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轮岗制”,考察确定康东、纺织、园山等社区书记(主任)人选,优化社区人员结构。建立社区主要负责人后备人选人才库,三年来累计指导镇办补选辞职离任委员220人,及时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统一招考储备的方式,建立空缺委员递补选任人才库,吸纳优秀人才进入社区“两委”,为强化社区后备力量“增砖添瓦”。从优秀“两委”成员中发展党员、担任各级“两代表一委员”,进一步提升其履职担当、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办社工考试培训班,动员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及业务本领。
完善培训机制,解决好“提高”的问题。聚焦“全科培训”,加大社区工作者分层分类培训力度,各部门、各单位结合业务实际,采取统一“配餐”和按需“点餐”的方式,全面强化其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政策运用和管理服务能力。为切实增强社区委员履职能力,教育引导新任社区委员加快角色转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举办新补选社区“两委”委员业务培训班,采取“理论培训+情景模拟”的形式实施“社区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帮助社区新晋委员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以真学真用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强化激励机制,解决好“尽心”的问题。坚持注重日常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制发《城东区社区“两委”考核方案》,完善落实班子成员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评分标准,着力建立奖优罚劣、绩酬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两委”考勤制度,增强“两委”组织纪律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考勤管理,保障社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以“增效、赋能”为抓手,加强关心关爱及激励保障,落实社区委员“五险一金”待遇,提升其获得感。及时关注社区工作者心理疏导及调适,组织2次社区工作者心理疏导专题培训活动,帮助社区干部缓解焦虑和压力,为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城东区将以“走在前,作表率”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全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强化社区及社区委员考评,在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持续推进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