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东区政协办公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协性质定位,服从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贯彻团结民主主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党建为引领,在政协工作运转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服务保障重要作用,努力把政协机关打造成团结之家、民主之家、和谐之家。
以强化学习筑牢政治根基。参谋助手作用是政协机关的职责所在。区政协办公室不断提升参谋助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策、助之有力、手到事成。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机关工作的总纲和理论学习的主线,通过健全领导带学、个人自学、支部共学、分层研学和“政协讲堂”导学、“书香政协”联学,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成为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把工作目标转化为思想自觉。强化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紧扣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调研、深刻思考,多出大主意、多干苦力活,力求一文一稿、一计一策都参在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助得上力、帮得上手。今年聚焦“挖掘优势资源、促进文商旅融合”等4个重点课题,通过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调研、机关委室协同调研、相关界别参与调研等形式,扎实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在集思广益、博采众智中形成务实管用的高质量意见建议46条。
以提质增效激发工作活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牢固树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理念,坚决克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培育良好文化生态,扩宽宣传格局。时刻对标对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积极向先进地区、先进典型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做法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今年,办公室积极争取省、市政协指导、支持和帮助,形成三级联动、协调共进的宣传格局。省政协安排《人民日报》专题采访“委员驿站”“马英委员工作室”“委员作业”考核机制等贴近民生和特色亮点工作,政协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被《人民政协报》采编1期、主责主业工作被《青海日报》、“青海政协”公众号等报刊媒体采编5期、被《西宁晚报》市级报刊采编2期、被《夏都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报道5期,全力营造政协支持、委员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培育良好协商生态,畅通上下渠道。在文稿起草上,打破陈词滥调,追求鲜活文风,做到老话题有新表述,新话题有成熟度;在提供参考意见时,立足前瞻性有新见,围绕地方性有特色,推动实效性有力度,探索突破性有胆识。今年,选定50家不同界别、有代表性委员所在单位作为社情民意联系点,为委员做好收集社情、了解民意、宣传政策等工作夯实基础。印制《政协社情民意专报》呈报区委区政府并获区委主要领导批示3次,充分发挥了信息传递民声民意“中间站”、服务中心大局“瞭望哨”作用。
以服务保障树立良好形象。办公室承担着为政协工作服务保障的重要职责,关系着政协工作效能。做到服务有方、保障有力。办公室着力在精准性上做文章,党组勾画蓝图,办公室深化细节;党组提出工作思路,办公室出谋划策;党组作出决策部署,办公室推动落实;党组提出工作目标,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党组举办会议、活动,办公室做好服务保障。政协工作开展到哪儿,办公室选准方位、找准坐标、瞄准靶心、精准对接,让服务保障延伸到哪儿。今年以来,统筹开展政协全委会1次、党组(扩大)会24次、常委会3次、主席办公会7次、各界别学习活动9次,调研活动4次,专题视察2次,组织委员赴浙江大学城市管理学院学习培训60余人(次)。推动政令畅通,工作落实。通过贯彻落实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办公室协调联系机制,及时掌握党政中心任务和重大活动安排、重点工作部署、重要工作动态,将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通过协调处理好与四大班子办公室关系,营造齐心协力搞服务的氛围;通过协调好与政协各专委会的关系,确保政令畅通,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协调好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对口单位的关系,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工作氛围;通过协调好办公室内部关系,推进政协工作快速、高效、协调运转。
在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王沪宁强调:“要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守正创新、敬业守责、增强本领,让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担字为重成为政协干部的自觉行动。”接下来,城东区政协办公室将始终把重点着眼点放在服务区政协中心工作上,继续保持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精神,以“建设一流干部队伍,培育一流工作作风,营造一流工作环境,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政协机关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贡献力量